今年開始,打算從好好把理財的紀錄放在部落格裡,也給未來的自己留紀念(和打氣)🙌
2024年是我們兩個資產正式合併的第一年 (雖然還沒去正式登記結婚XD),這也意味著我們的理財紀錄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回顧過去一年,投資市場的波動應該帶給不少人許多挑戰與機會,但儘管是樸實無華的長期指數化投資策略,我們的資產也在今年(沒有意外地) 取得了不錯的成長~
年度結果
四月時,我們兩位的資產正式合併,因此從2024年開始,資產配置會計入兩人的資產。不過因為過去幾年兩人的投資策略相同,所以整體來說資產配置的變化不會太大
投資資歷: 四年七個月 (2020/05~)
2024年投資報酬率: 32.1% (如果只算投資部分)
– 其中台股50%,美股26.8%2024年市值增幅: 41.8% (計入本業收入的投入)
整體來說,2024年真的看到了一波大爆發,過去的先蹲後跳,甚至還有虧損,現在來看總算有些成果…比起興奮,應該是說更多的感覺已經習慣了,習慣不去在意Excel上面的數字(因為看了也沒用,那就是市場報酬😌) 也習慣投入資金之後就上去填寫一下…這種樸實無華的過程
但回想當時2022年的長期下跌,因為已經了解指數化的長期投資的核心理念,看的就是【長期】這個本質,所以當時的負報酬倒也沒有太多的擔心,一樣穩穩地把錢一直丟進去,到現在也就這樣熬過來了~

資產配置
今年的現金(活存+定存)比例從大約16% 稍微提升至20%,投資的占比稍微下降,原因是考慮到未來可能有買房(?)計畫,因此慢慢將現金部位拉高,但整體來說,扣掉現金的緊急備用金,幾乎也是把我們所有的資產都砸在投資了

投資部位的占比方面,25%台股,68%美股,7%保單。
- 一樣維持高佔比的美股,並且買入全球股市對應的ETF作為資產的核心,拿到穩定的成長,主要未來用作退休金
- 台股則會繼續維持投入,未來有短期資金需求時也會先動用這筆
- 目前尚未有比特幣、債券、REITS的投資部位與計畫

年度報酬計算
因為過往我就只看長期的年化報酬率,今年開始練習做年報,也是我第一次在思考怎麼計算年度報酬率,看了網路上分享的計算方式,每個人計算報酬的角度和出發點可能都不太相同,我計算的方式如下,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年度報酬=總損益/累計投入本金
這應該很好理解,我今年的報酬就是我過往所有投入的本金 (賣出的、領出的利息都要扣掉),能夠為我帶來多少資產的變化
其中,總損益=(當年底市值-前一年底市值) – 今年投入本金
這個意思指的是我今年賺的錢,相當於我過去辛辛苦苦放進市場的錢,在這一年之間所產生的市值變化,但今年放進去的本錢也被包含進去了,我認為本金不能算是損益,所以扣掉不計入
今年投入本金=所有買入、賣出、利息所得的總和
這個的意思是,今年一整年下來,我從我口袋掏出多少錢來買這個商品,因為每一筆現金流我都有在Excel記錄下來(買入&賣出&利息),所以對我來說,就是在記算XIRR的價格欄位全部相加,例如今年一整年總共買入20000,賣出10000,又領了1000利息,相當於是投入了20000-10000-1000=9000
累計投入本金這個計算就比較簡單,就是把過去以來每年的投入本金(包含當年) 加總起來就對了

不用追求超越大盤的報酬
我們一般看的大盤報酬,都指的是當年度【年初&年末】這兩個時間點的價格變化而已。所以我在跟大盤比較的過程,大致有些心得:
- 即使我有穩定的定期投入,也只代表我拿到的成本會接近整年的平均價格,不代表這會剛好是【年初&年末】這兩個時間點相加除以二。例如: 如果整年波動劇烈但【年初&年末】剛好價格持平,但這一年來我一直不幸買在高點(即使我每個月都定期投入),那我的報酬會比大盤還爛
- 我自己投入美股的錢,每次的間隔也都不一定,所以在Benchmark的過程所發現的報酬差異,就剛好表現出我不小心”買貴”或是”買便宜”而已
指數化投資者本身就不是追求報酬極大化,所以當你已經做好每個月的薪水All in,還有資產配置的時候,我們每年關注的就不是是否能超越大盤了
所以,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我認為專注於市值的變化是否達成你未來要退休的目標,以及感受長期的年化報酬率穩定性即可
台股表現
今年的台股部位市值上升了54.73%,年度報酬率50%
增加的市值之中,只有23.54%來自於當年度投入,其他都是靠著過去資產的累積 !
Benchmark
2024年加權指數=29%
2024年0050報酬率=48.67%
006208
投資時間: 三年五個月
2024年投資報酬率: 55.8%
截至目前的年化報酬率(XIRR): 25.8%
我們在定期定值的策略之中,因為今年的大漲,不僅幾乎沒有機會可以大量投入台股,甚至在2、3、5、9、10這五個月還賣出股票… 這是過去兩年多來都還沒遇過的狀況,當時手邊有多的錢我們就往美股扔了😂
會需要賣股的原因,是因為定期定值公式的特性,在資金被堆高的後期,需要更多現金來調整。
例如,這一期下跌,帳面價值大量減少,就需要補很多錢來”定值”,下一期股票上漲時可能又需要賣股繼續維持”定值”
所以我們的應對方式,也是剛把現金部位拉高一點,所以這過程就有點像是把水庫水位再放滿一點,以便調節
不過,這一年來的超級大多頭,導致我們不需要投入太多,帳戶裡的價值也自動一直增加,這也因此造就了: 在買賣的一來一往之下,今年合計只投入了38702元的本金,本金幾乎不變,而市值卻持續上升
00692
投資時間: 三年五個月
2024年投資報酬率: 44.6%
截至目前的年化報酬率(XIRR): 15.6%
從2021年中開始,我的帳戶則一樣定期定值,將薪水每個月投入00692這個不完全算是市值型的指數ETF之中。00692也在3,5,9月分別都有執行賣出
美股表現
今年的美股部位市值上升了38.02%
增加的市值之中,有37.1%來自於當年度投入,其他也都是靠著過去資產的累積 !
投資時間: 四年七個月
2024年投資報酬率: 26.8% (台幣計)
截至目前的年化報酬率(XIRR): 5.6%~18.49% (依標的不同)
Benchmark
2024年VT (美元計)=15%
2024年匯率變化=7%
2024年VT (台幣計)=23.2%
由上面可以看出,今年美股的報酬很漂亮,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台幣的貶值,2024年底的匯率也來到很少見的 1: 32.82,因此後面幾年要有匯率修正的心理準備 (雖然不知道甚麼時候會發生)
手邊持股依然長期持有,截至目前的年化報酬率(XIRR)如下,這數字對比全球布局的長期預期報酬 9.44% (註) 來說,這幾年真的還是多頭的風向,也提醒投資人要謹慎樂觀的看待目前的表現
註: 全球布局的長期預期報酬 9.44% = US Stock Market 60.00% + Global ex-US Stock Market 40.00% (Jan 1986 – Dec 2024)
2020~2024 | VT(全球) | VTI(美國) | VEA(非美已開發) | VWO(非美新興市場) |
XIRR(美元) | 11.81% | 12.16% | 1.18% | 1.96% |
XIRR(台幣) | 18.49% | 16.61% | 5.60% | 7.24% |
今年比較特別的行動是,過去一直都是配置3檔 (VTI+VEA+VWO) 的組合,按全球市值劃分大約60%VTI / 30%VEA / 10%VWO

今年正式決定捨棄過去3檔 (VTI+VEA+VWO) 的組合,未來希望改為單一投入VT,因此分別在2024年的4、8、11慢慢的把薪水撥出來投入,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 因為投資一陣子了,每次要計息整理資產都要做三次
- 定期考慮再平衡的時候,目前使用複委託的操作沒有向海外券商這麼方便,尤其像是非美新興市場(VWO) 的全球市值占比只有10%,每次需要再平衡的調整量都很小,調整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希望未來能用更單純的方式來放大資產!
2024年的美股投入金額是去年的2.7倍,現在回頭檢視就覺得有點出乎意料的高,但當時沒想太多~應該只是希望趕緊把VT的份額撐大一些! 哈哈哈,明年預期會看到VT這個餅因為繼續投入而增加,其餘三檔則維持各自相對應的比例 (如剛好需要資金,也可以先用再平衡的方式,賣出這區的股票)

明年的規劃
透過指數化投資,我們不僅見證了資產的穩健成長,更深刻體會到長期投資的重要性,預期明年的幾個方向是:
- 簡化投資組合: 逐步減少非純市值型ETF的比重,並且把美股部為集中於VT一檔全球指數型ETF,以降低管理複雜度
- 增加槓桿: 評估信貸或質押等方式,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適度增加投資槓桿,以加速資產增長
- 保持紀律: 堅持All in投資!
投資就是簡單最重要,這跟上面提到的增加槓桿可能有點衝突,其實過去幾年我還有點抗拒開槓桿的原因,除了因為記帳會變得困難之外,另一方面是我從出社會工作才開始真正投資,接觸的時間有限。如今歷經一小段下跌再回穩,對目前投資的標的、風險承受度、策略的信念都可以感受到一個很穩定的力量在支撐
基於這個前提,我也一直都很認同生命週期投資法的理念,現在也是時候該評估一下如何幫投資部位增加槓桿了。至於2025年實際是否會操作,我可能也取決於信貸/質押的市場利率變化來做最後的決定
總結
投資是一場長跑,而非短距離衝刺。我記得還在當兵時,從綠角大大、多啦王這些大老分享的知識裡面學了很多,從沒甚麼錢的時代就先多看看書,練練財商,相信每一位只要願意現在開始學習的,都能夠實現自己訂下的財務目標,如果你還能看到這邊,希望這篇理財紀錄能為一樣對投資有興趣的你帶來一些啟發~
明年的目標,一樣簡單投資,好好生活。希望大家在2025年也都能財源廣進,事業順利!
★ 更多【理財紀錄】文章
追蹤最即時的澳洲資訊、心得,或有任何問題想詢問 我們都在IG playwithaus.365
想關心我們的最新動態或追尋自我成長嗎? 職涯成長、Work life balance的生活旅遊心得 都在IG chillwithus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