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lwithus

【澳洲。打工度假】回台之後如何調適心態? 你的軟實力比想像還多!

【澳洲。打工度假】回台之後如何調適心態? 你的軟實力比想像還多!

我相信對大多數人而言,澳洲打工度假是個人生很重要的決定。如同當初前往澳洲一樣,當要結束打工度假的時候,也是一個重新檢視自己,並且再出發的過程!

偏偏有點好笑的是,在科技業領域,去打工度假對於多數的職缺來說基本上都是負期望值啦…一般來說,師長同學的想法都是能出來早點踏入職場比較好,這樣才可以多累積經驗。

因此,朋友怎麼看待你? 那些就算了~回來面對自己要重新找工作、面對面試的長官,要如何說服對方我過去其實過得很好! 並且自己在夜深人靜時,要怎麼調適最初期的這段回台期間不適應的感受,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前言: 不後悔 要說到做到欸

之前曾經分享過如何 “說服” 自己去澳洲這一趟行程不要後悔,也算是勸敗澳洲單程機票的文章之一(?)😂 也意外獲得不錯的回響~ 我很可以理解眾多朋友們的心聲,那些要拋開台灣一切羈絆、遠赴他鄉卻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的人,內心除了想辦法讓自己不要徬徨之外,說不緊張是騙人的…

當時文章談論許多關於出發前的心態的建立,如果你還在徬徨、猶疑不決,建議你可以先看那篇文章。

對於已經出發、或是確定計畫好要出發的朋友來說,當你做了這個決定之後,無論如何,我相信這都是你當下最好的決定,接下來就要階段性的思考未來如何善用自己的優勢

而現在這篇文章,我想告訴多數人在打工度假過程中會經歷的各段心路歷程,以及結束回台之後又會對原本的人生有什麼變化

首先,閱讀的過程先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長
我所熟悉的,也不過就是我經歷過的而已~ 你能從這之中拿走多少的想法,那就拿吧
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也許可以給還在這條道路上的大家有多一份的經驗可以參考~

一、在澳洲時的心態建立

在澳洲時常常會面臨新環境、新的挑戰,這可以從一下飛機如何找到旅館開始,甚至一路到怎麼辛苦地找到工作、或是在職場上被同事欺負甚至花十萬台幣買的車突然壞掉…等等許多不想去想像到的鳥毛事情

1. 做好準備: 他人對你英文能力抱有的期望

別鬧了,多數人還是對打工度假很陌生的,尤其是1960年代以前父母那一輩的。對他們來說。那些軟實力都太不具體了,許多人聽到你去過澳洲之後,唯一問得出來的問題就是: 那你英文應該不錯吧?

承接著如此巨大的壓力,我們又是要如何看待自己的英文能力呢?

別擔心,以台灣科技業來說,一般台商是看多益的,我當時回來也沒考,就雙手一攤拿著以前高中畢業考的700分去面試 (效期早就過了,還是一樣被很多公司要求要重新寫英文題目…)

所以我這樣面試下來,我覺得沒有幾個面試官會真的聽到你去澳洲之後而驚艷或是很明顯地讓你感受到你擁有這份優勢,因為他們自己也沒辦法用英文對話測試你的能力😂

但英文能力是這樣子的,平常用到的機會很少,但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就是比別人多出一個優勢

正因為英文能力在多數的行業來說很隱性,你又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當你瞭解並默默地在職場上好好紮更本職學能的專業能力時,當一有機會來臨,這會讓你很輕鬆的就超越其他人

例如你是個廚師好了,回台灣可能進入了一個比較國際化一點的餐廳工作,但多數時間就是備料炒菜而已,根本說不上幾句話 (也都是跟同事溝通),但有天如果有個老闆的外國朋友來餐廳作客想要討論一些未來的商業合作,這時需要有個翻譯。
其他同事都躲遠遠的裝忙,而你就是那個英文還不錯的,這時候能見度不是就大大提升了許多嗎?

離職前的交接是全英文的

當時派廠的工作結束後,我主動做了一份交接清單給新來的一位澳洲小弟,順便練習一下好久沒碰的英文寫字能力…(平常都是說話比較多)

所以接著就談到了:

澳洲打工度假之後的英文真的有變好嗎?

我想說: 你都已經到國外生活了,能不能英文變好? 這要問自己啊😂 怎麼會問別人~

這就好比你很餓想吃飯,別人端一個便當給你
你可以只挑好吃的菜吃,最後吃不飽才說別人給的份量少
你也可以不挑食,都吃光光、吃飽,這才能解決你很餓的問題

在國外的環境生活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都在國外了,如果要挑自己舒服的環境,例如都在台灣人生活圈,或是去超市都不敢講英文每次看到店員都心跳加速不敢講話,這樣挑食的做法,也不會有人說你甚麼

但英文的進步有限性就是擺在那邊。

我自己是很不想要回台灣才後悔說:怎麼英文都沒趁機好好練習…當初跟當地人聊天現在回來都變成還要付費上英文課,好討厭…所以就加把勁努力吧!想要的環境自己去創造!

所以結論是: 我認為對方的期待一直都在,而你也要有意識地利用這段時間的機會

2. 做好準備 : 做計畫,帶答案出門

我們來討論做計劃這件事

在做事情之前,做計畫本身不僅花時間、需要腦力激盪、甚至一時半刻可能無法得到答案,其實本質來說是很違反人性的。

但在打工的過程之中,因為這不像是以前在學校讀書什麼都有人幫你安排好,所以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做計劃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

當有個問題產生時,例如我是否要買車好了,這件事情不會有任何人作為你的推手去告訴你: 一定要買車才行。所有的結果到頭來,都只會跟你自己本身有關,包含你想要甚麼樣的生活? 你希望找什麼樣的工作? 你自己有什麼堅持… (即便是合夥一起出門甚至有一起買車的打算,也同樣要有各自單飛的打算)

對我來說,計畫定下來之後可以變動的,但對於重大決定 (例如花一筆錢),我沒辦法接受自己沒有計畫的出了門,到了當下再看狀況

先帶著答案出門,有幾個好處:

1. 你會因為要先找答案,而在事前收集足夠的資料
2. 不論是時間或空間,都會因為有進行事先討論,所以後續都還有討論、轉圜的機會

所以對於是否要買車的這個例子來說,當時我們出發前就立下了目標,我需要買車。而所謂帶著答案出門的例子,我思考的過程大致如下:

原因: 如果要環澳沒有車不行
已知限制: 錢不夠,沒辦法直接刷卡買新車,所以一定要找二手車
計畫: 第一個月抵達澳洲的語言學校課程上課同時,持續在Brisbane市區附近尋找二手車
可能情況:
1. 價格水漲船高–> 因為是剛需,我們還是必須買,因此事先就要準備兩倍車價的充足預算 (到時候真的沒用到,也就留下來當作預備金)
2. 沒有中意的車子–>我能事先理解這過程需要自己花上更多時間做更多的功課,才能夠好好做取捨和決定
最差狀況:
1. 持續找不到車子–>按照預算可以上調的這個計劃來說,應該不至於發生
2. 買到爛車要大修–>可能影響找工作進度,需要考慮到可能有這個風險

小藍最初的樣子
我們看到小藍的第一天(當時還躺在仲介家的小藍)!

做這些計畫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得到答案(如果可以當然最好),但我的經驗告訴我,進行這些評估可以讓我對於可能的失效模式、失效會受影響的範圍會有個心理準備,讓自己脫離那個容易腦衝做決定的性格,下決定就會更加穩健!

如此一來,好好的沙盤推演會讓你在真正執行計畫的過程也會安心許多,至少我相信的一點是: 事先做足功課就可以降低焦慮、降低風險、增加計畫的成功率。即便這麼做都有可能有意外發生…但如果不這麼做,除了可能發生更多意外之外,你當下要處理的資訊量可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想像的!

3. 顧好現在 : 適應環境的能力

談到適應環境的能力,基本上回到台灣找新工作新發展,也都是要重新進入新環境! 這難度可能比在澳洲還要講英文找工作還要輕鬆許多。

對比一般樸實無華的上班族,我覺得 “抗壓性、適應能力” 這是一個擁有打工度假經驗的人很好發揮的議題

甚麼是適應環境能力?

你總是會遇到計畫趕不上變化吧? 如果執著於某個點,例如只用某某人建議的A和B方法找工作卻找不到,於是就坐在家等看看有沒有工作從天上掉下來,那我想你也撐不到一年,很快就打包回家了~

這就是在考驗你適應環境的能力 (既然環境變嚴苛了,怎麼辦?)

對主管來說,他可能會預期你在工作能力方面也許需要多加強、補足相關的專業知識等等,但他更希望找一個能在學習過程之中能夠穩定的接受 “訓練”而不要輕易 “自爆” 的新人。

到新環境各種壓力砸下來你是否扛的住? 我相信用這個切入角度會讓你的歷練看起來更有價值!

需要故事的包裝

我想,你心中一定有幾個印象深刻的大事發生在這期間~好好準備整理成一些故事吧!

因為,對於職場上多數上班遇到的議題和困難,例如同時執行多個專案遇到困難、和供應商應對、面對客戶無理的要求…等等,這些面試主管都很熟悉。但打工度假所遇到的困難,因為多數人並沒有體會過,往往就較容易成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而離開台灣到國外工作,本來就是一個踏出舒適圈的表現,所以倒也不需要刻意把故事包裝的多亮麗,就當作你的回憶回顧就可以了,重點還是

  1. 說故事時最好是具備STAR架構,會讓整體更有邏輯更通順
  2. 故事說完之後,要告訴對方你成長了、你學到了什麼 (避免主管沒細問細節時,也好給雙方一個台階下🤣)

就算講故事不是你的強項,或是故事再怎麼不吸引人…至少,我不認為有辦法在澳洲待上個幾年,換過幾個工作,甚至存錢之後去完成自己夢想這種這麼厲害的人,未來會有照顧不好自己的問題產生…所以先相信自己!

放眼未來 : 你對目標的執行力

我個人其實是蠻看中這項的,在澳洲是個很難得的機會你可以突破過去的舒適圈好好做一件不會有人在意你、不被社會環境束縛的事情

例如我就曾經想過要去當按摩師傅、或是到礦場當House Keeper,這些如果留在台灣做,反而還會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籤,自己也會覺得有點奇怪 (長期被亞洲社會文化灌輸的,讀書就是為了出來要去做這樣的工作…)

而到了澳洲,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所以當時我雖然是去當一個肉廠包裝工人和產線作業員,領著最基本的薪水,卻因為生活的新鮮感和明確的目標,而覺得生活過得很豐富。

你可以找一個有興趣的領域努力在這一段時間去拚。現實可怕的地方就在於: 直到達到目標之前,都不會有人覺得你可以做到,過程也不需要誰幫你一直加油,就是一直努力就對了! 去證明你是一個特別、而且對目標有明確性,而且有執行力的一個人!

二、回台之後的衝擊與調適

1. 發了瘋的投履歷

回台期間正值後疫情時代,我們還是要歷經14天的隔離,除了利用家人送來隔離居所的食材來準備我們的三餐之外,剩下的時間就是我們兩人坐在桌前,巴著電腦開始寫履歷、上求職網站狂找工作

隔離期間的其中一餐

階段大致如下:

  1. 觀察我想要的工作,其職位描述(JD)是如何,並把自己的人生轉換到入求職模式
  2. 當時設定目標是給自己一周的時間上網學習,持續的精修中英文履歷
  3. 在Youtube看面試技巧的影片,例如當時我有看的JonJon MBA MBA討生活 – 面試求職職場系列
  4. 要求自己要常常改一下履歷 + 每天都要投履歷,想辦法泡在這個環境之中 !
  5. 好好整理線上面試之後的心得與經驗,看看還有沒有甚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當時多數公司剛從疫情寒冬之中慢慢釋出Head Count,景氣真的說不上太好,而且很奇怪的是,許多公司還不太喜歡用線上面試,所以結束14天隔離之後我就開始了南征北討的面試過程,目的就是短時間取的最多面試機會,當時在一周之內完成了九場面試,取得了五間公司的Offer肯定

這些努力的原因無他,因為我只知道回來認真找工作,才有機會擺脫低薪循環。

最後,我也順道提一下,發了瘋的投履歷找工作還有個好處,就是會減少抱怨,轉移注意力之後就不自覺的讓自己暫時忘了台灣那些比澳洲還要差的那些地方,例如薪資。我也根本沒時間去抱怨台灣薪資如何如何 (舉例來說,當時泡在求職網站裡只想說要找4~5萬薪水之中的5萬元職缺,而不會去想為啥澳洲隨便都可以領8萬)

2. 期望到失望 最後做好長遠規劃

而當時我的目標也是設的很”理想”,像是覺得從澳洲打工度假回來一年英文變好,應該有機會挑戰外商公司。所以不放棄地尋找,很快的,我就發現他們要的人才很多都需要8~10年的產業經驗,我才發現不是英文好就有辦法進去工作,更看重的是產業經驗的培養,而我也沒有太多時間承受待業的壓力去一直等所謂的夢幻職缺出現

所以投遞的過程嘛…當然都是石沉大海~ 😅
但最重要的是,也是透過邊面試邊修正的過程,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當時差不多的程度能夠進入的公司,並且心甘情願地好好蹲在那邊練功

如果沒有真的嘗試投遞過外商的職缺,我現在就不會感受到”培養專業知識”這種練功的重要性;反過來說,許多人一開始沒有好好地做職涯規劃,並沒有意識到現在這在練功是可以往甚麼方向前進,會導致這些人往往身負武功卻不自知,而容易錯過那些最近接人生轉捩點的機會 !

這也呼應了一開始提到的: 強迫自己帶著答案出門的收集資訊&決策能力

3.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時區

一定有人會問: 回台之後花多久時間才找工作?

我先回答: 在回來台灣的兩個月之後,我正式進入新公司工作

要怎麼定義這樣算不算順利? 如果我是一個很挑剔或是特別注重某方面要求的求職者,我可能也會遭遇到困難,但這真的是因為澳洲打工度假造成的嗎?

所以,每個人身處的產業環境、就業地點、甚至是個人際都會讓許多資訊失真,這麼大的差異往往很難直接連結與比較,我會建議心得可以參考,但職涯路徑這種事情,可以當故事看看就好,常向內探尋、反思並且由自身累積經驗,這才是最紮實的

我衷心希望每位從澳洲打工度假回來的學弟妹們要理解,當我們願意跨出舒適圈時,這產生的價值就已經與別人不同了。而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時區,有些人看似一出社會就瘋狂打拼,為的就是爭取那個最厲害的成績,成為同學會之中最耀眼的那顆星~但可能搞垮了身體花了好幾年才休養回來

職涯的長度是20年起跳,中間的起起伏伏更是不在話下,我們沒有必要執著於這兩三年失去了多少與身邊同儕競爭的機會而感到焦慮。當你很Chilled的躺在澳洲柔軟的草地上面看著星空時,會發現那個Moment很多人生的執著會漸漸看淡,可以更從容、更有自信的好好走下去 !

三、總結

前面講了這麼多心態的建立

當有人問起我,到底回來要如何重新適應台灣的步調? 到底打工這一年學到了啥? 我能分享的答案也都在前面了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澳洲在物質與薪水的平衡之中不得不說真的是非常完美呀!
但這畢竟就不是我們能夠長期生活的國家呀~同樣的狀況也可以套用在台灣看到的許多外籍移工,對他們來說台灣何嘗也不是個薪水高、超讚的國家呢?

況且,物質的滿足是有邊際效應的,如果拘泥在澳洲基本薪資半個月就可以買得起iphone這種事情身上,對人生整體的滿足感幫助我認為並不顯著…

說實在話,我知道對某些行業來說,台灣的職場環境並不好,但這並不是我們可以逃避現實的理由。總有人靠著自己過去積累的這些軟實力慢慢的爬到領域的Top 10%,他一樣可以過著讓你們羨慕的生活。 所以…

為何不把目標放在成為領域的Top 10%呢?

既然我知道選擇比努力重要,那就努力去選擇、努力去實踐,不斷的思考如何達成更好的生活 ! 過程一定不是容易的,但看看我們的心得,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衷心希望每個人能解開或對於人生難題更有方向一些~
如果想知道更多,近期也都會分享台灣的職涯心得,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的其他文章,或是到IG私訊提問都可以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